(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建设进展,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特色做法等)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深入研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1月至10月林业技术专业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订工作。人才培养目标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搞好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过去该专业主要是培养林业类应用人才,强调的是单一的学科专业对口教育,没有包含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应建立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显然,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人才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了省内外其它院校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在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工作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会,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重新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的培养口径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宽。 2、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相当职称)10人、讲师(及相当职称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55.6%。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位占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4.4%以上。专任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能力强,并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4名来自校外合作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均有长期从事林业领域工作经历,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技术水平。今年,又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1名森林经理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2)教师授课情况 本专业拥有1个校级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均为主讲教师,全部承担本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必修课程100%由高级职称教师承担。 (3)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近2年专业教师共主持参加教学研究项目7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专业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还有1门今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承担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3篇。 3、教学设施建设 林学技术专业拥有1个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批准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在校内有供林业技术等专业综合实习实训苗圃22亩,在校外建有林业技术专业实习基地4处,均配有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实训等教学设施,满足林业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中心通过整合专业实验室,优化了实验教学资源,建立了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环境。 针对专业基础实验室实验设备陈旧、落后等情况,学校从优化学生实验环境入手,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快了实验室建设的步伐。根据学院的部署,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完善了专业课程的实验大纲,进一步规范了实验的内容和目标。此外,学院对相关实验室加大了投入,购置了一些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基本满足了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 本专业拥有4个校外实习基地,国有全椒瓦山林场、舒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省林业高科技中心和肥东白马山林木种苗基地,这四个实习基地的森林资源丰富,作为实习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于培养学生在大自然中创新创业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4、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1)课程体系改革 2011年启动了“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加强实践教学中生产实践和技术实践环节,学生以技术员、工程师的身份进入林业企业参加技术和管理工作,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立项建设以来本专业今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1门,拟建校级精品课程2门,依托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重点、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院定位、专业特点和师资水平,开展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推进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等,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教学管理 1) 要求按专业评估的优秀标准,重新制订和修订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目前,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已经制定完毕,并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南。 2) 要求教学文件齐全,管理规范。开学前,教师必须及时将理论和实验教学进度表交到专业教研室,放假前,必须及时将试卷和学生的答卷以及试卷评估表交到专业教研室。教师上课必须要有讲稿、教案,教研室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纳入日常管理。同时,建立学生、专家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院级督学制度。即院领导、学科负责人的领导听课和评价制,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设;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创建教师督导制;以教学信息员为主,建立学生反馈制。 (4)合作办学 林业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10—20%的学时聘请生产一线高级工程师及知名专家开设讲座,讲授最新的理论、实用技术和方法;结合综合实习等强化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5、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 (1)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突出教学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项建设以来本专业学生中涌现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5人。林业技术专业毕业生近2年得就业率均达95%以上。 (2)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是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包含了各类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它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保证。本专业在抓教学实践上主要从“质”和“量”下手,在“量”上保证理论课程中的各种基本技能训练占到三分之一课时,“质”上则通过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社会实践以把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作为主要内容。通过适当引导,使社会实践成为开展业余科技服务活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生产实践和技术实践的预备或延伸。 近两年,本专业注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承担了一些社会服务项目,实行开放办学,积极开展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合作中服务社会,在合作中锤炼特色。本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合肥市大树资源调查统计;肥东、叶集等县(区)林地保护规划;太湖、潜山等县市油茶造林作业设计工作;还为合肥市蜀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万佛山森林公园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林地勘验、总体规划等服务。2012年8月,学院与庐江县人民政府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签订了包括乡土绿化树种调查、水杉育苗技术规程编制、福泉山公园规划编制等项目合作,2011年6—8月,我院还在肥西县举办了林业站站长培训班,为50多位基层林业工作者培训了林业基本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基层林业工作者业务水平。2012年5月,举办了全省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油茶类技术人员近200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教师和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林业技术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扩大了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