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质量工程

特色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工程 >> 特色专业 >> 正文

项目进展报告--园艺技术特色专业

发布日期:2012-09-27    作者:     来源:     点击:

附件2:

项目类别:特色专业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名称:

         园艺技术       

       特色专业建设      

项目负责人:

        张宗应       

联系方式:

       0551-5314320       

       13955166392        

所在单位: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立项时间: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填表时间:

      二〇一二年九月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填  表  说  明

 

 

1. 本报告书适用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示范院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数字图书馆、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精品课程建设、高校合作联盟建设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等建设项目。报告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经学校组织的专家检查审核同意后,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作为项目建设过程评价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本任务书一式3份,A4打印,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项目建设目标


 

《园艺技术(花卉方向)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总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实践,探索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双证制人才培养方式和以“任务驱动、产教合一”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与实践,真正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园艺(花卉)行业企业发展规律要求、又符合园艺技术专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学校与园艺(花卉)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型模式与科学的运行机制。以“突出专业特色、注重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教学机制”为原则,全面进行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园艺专业实训室、园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水平,建立一支专业知识面宽、实际操作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园艺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加强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争在五年的时间内建成为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以及合肥地区乃至全省园艺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安徽经济发展服务。

 


二、前期建设情况(对照任务书)


(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建设进展,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特色做法等)

作为我院省级特色专业,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得到了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相应政策文件,在省拨专项经费的基础上积极予以资金配套,同时在本专业的课程建设等各方面给予本专业在政策和人、财、物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本专业的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根据建设目标和方案,专业建设在五年内分阶段进行。在项目负责人的具体安排和指导协调下,课题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积极有效地开展学习、科研、调研等活动。其中,2011年度的计划任务已全面完成,2012年度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本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制定严谨可行的任务计划。既要符合园艺技术专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规格,还要考虑企业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并结合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及实训基地建设状况,制定的计划切实可行,循序渐进;在详细的计划任务中,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分工和具体任务的起止时间等,有助于项目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沟通和督促落实。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如召开工作布置会、教研室活动、考察调研等,促进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掌握各具体任务的执行情况,加强督促并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

3、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园艺技术(花卉方向)专业教研室,建立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教研活动。

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

(1)专门组织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阐明专业建设目标,深刻理解特色专业建设的精神内涵,统一思想认识。

(2)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2011年6月经学院批准成立了园艺技术(花卉方向)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9人,购买相关办公设备和用品,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

(3)多次组织课题成员组深入花卉园艺企业(庐江县大寅园林花木有限公司、盛桥镇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安徽省锦苑花木有限公司、正大果树科研所、合肥花卉科技示范基地、十八岗苗木基地等)进行广泛调研,逐步完善园艺技术(花卉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有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局部调整。

(4)结合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利用暑期集中进行3次专业剖析,并要求每位专兼职教师对所授课程逐一说课,组织教师间相互点评,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5)分两次安排了6位教师参加了花卉园艺师考评员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西安园艺博览会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园艺花卉生产技术和行业发展前沿。

(6)组织教师对已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佳洲园林、蓝斯凯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相关园艺企业进行广泛交流,进一步搞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7)课题组成员围绕“国家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做好相关调研及建设工作,植物组织培养室已于2012年8月建成。

(8)2011年6月,组织了专业技能大赛,在插花、扦插等比赛中,园艺专业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11月6日,由张宗应老师组队参加第六届安徽省插花花艺邀请赛,并获得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9)由琚昊然老师申报开展《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确定《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作为校本特色教材并在2年内编写完成。由罗劲松老师申报开展了“《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校级教研项目研究。

(10)由周静波老师开展省沽油木本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目前在合肥花卉科技示范基地栽培生长良好。

(11)2011年3-9月,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组织教师编写了11门课程教学大纲和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为课程的规范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顺利通过奠定坚实基础。

特色做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任务,并具体分工落实到各成员,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并加强分工与合作、协调与沟通、监督与落实,使得本项目建设按计划任务有序推进。


 

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等。)

经过一年来的项目建设,项目各成员分工合作,各项任务均按计划完成或正在逐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实践教学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去年我院申报的国家级园艺实训基地项目已获批准,国家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提高和改善我院园艺技术(花卉方向)专业实践教学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可靠保证。但由于市政建设规划原因,这一基地建设项目暂时搁浅。一方面,我院相关部门正研究设法进行基地异地建设,同时我们要加大校外基地建设水平,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滞后。

   “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学院历史原因,多数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薄弱,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采取培训、实训基地锻炼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四、经费使用情况


截止20126月,项目建设共支出70529.00元,分列如下:

1、教研室建设      11690.00

2、办公用品        1687.00

3、资料费          1863.00

4、培训及会务费    6759.00

5、调研费          2530.00

6、实训室建设      46000.00


五、阶段性成果(附有关材料及说明)


(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和成效)

经过一年来的项目建设,各项任务均按计划完成或正在逐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1、编写打印了《园艺技术(花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设计》;

2、申报开展《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校级教研项目研究;

3、成立了园艺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园艺教研室,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4、通过说课、培训、调研、科研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5、加大实践性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园艺专业学生在相关专业竞赛中获得好评。


六、后期建设方案及措施


 

根据园艺技术(花卉方向)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方案,专业建设在五年内分阶段进行。2011年度的计划任务已全面完成,2012年度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在项目的后期建设中,要进一步广泛调研,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促成并参与“国家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加强教师培训、进修或教学研讨工作,尽早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园艺技术教师梯队;分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予以完善,修改并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积极开发校本特色教材;同时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增建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确定并有效开展花卉引种或栽培等方面科学研究工作;全面开展特色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