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项目类别:特色专业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名称: | 园林技术特色专业 |
项目负责人: | 殷华林 |
联系方式: | 13855149620 |
所在单位: |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立项时间: | 2011年12月 |
填表时间: | 2012年9月 |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填 表 说 明
1. 本报告书适用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示范院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数字图书馆、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精品课程建设、高校合作联盟建设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等建设项目。报告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经学校组织的专家检查审核同意后,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作为项目建设过程评价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本任务书一式3份,A4打印,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项目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园林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园林技术专业立足园林行业、面向安徽经济建设、服务生产一线、培养具备园林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技术基本技能,能够胜任花卉苗木生产、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预决算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利用5年时间,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内涵建设,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依托行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在发展和丰富“教学做合一”、“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重点创新以“实训-技术服务-就业”一体化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 的办学特色,把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办学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社会服务作用显著,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中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能够引领我省乃至全国高职类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600人。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成立园林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落实“双师”培养措施,培养专业带头人,聘请能工巧匠、行业专家,并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打造一个10%有教授职称,60%以上有副教授职称,“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第二阶段,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载体,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和“模块教学,阶段实训,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园林技术专业技能和岗位群的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建成4门优质专业能力课程,并开发出4门特色校本教材。 第三阶段,建设集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双师”素质师资培训等功能的园林技术实训场所,打造安徽省园林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1个园林技术综合实训中心,积极申报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
二、前期建设情况(对照任务书)
(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建设进展,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特色做法等) 一、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园林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由学院牵头,成立由院长为主任,教学副院长和园林行业领导为副主任,专业骨干教师和各园林企事业单位领导为主要成员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资源与环境系成立了由系主任为组长,园林技术专业带头人为副组长,专业骨干教师和各园林企业单位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园林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了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参与人才需求调查预测,进行专业和职业能力分析,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出指导性意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 二、开展社会调查 针对我省园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类型、规格、数量等问题,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安徽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合肥市园林局绿化管理处,安徽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肥佳洲生态园林公司等14个具有三级以上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获取了一系列基础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到目前园林绿化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 三、根据职业岗位群需要调整课程体系,确定了核心能力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实验。 开展了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和毕业生跟踪反馈调查,听取园林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企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实施项目教学,做到教学内容与岗位职能对接,教学项目与生产任务对接,教学环节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效果与就业质量对接,实现教学目标能力化,实践教学全程化,课程体系项目化,教学环境职业化,教学手段多元化。 |
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等。)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特点,原计划在2012年建立一个集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成立实训基地领导小组。各门课程按教学需要,制定相应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保证本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师资力量与设备优势,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项目对接,组织学生参加技术服务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为场地与合肥市森林景观建设有矛盾,现暂停。 学院已经与庐江县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这个实训中心建在该县。 |
四、经费使用情况
2012年进行社会调查时,使用了4000元; 购置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了16000元; 购置电脑等办公用品,使用了8000元; 合计使用了28000元。 |
五、阶段性成果(附有关材料及说明)
(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和成效。) 一、建立了院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园林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机构)、园林技术专业教研室(执行机构),各级组织做到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开展了社会调查。针对我省园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类型、规格、数量等问题,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安徽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合肥市园林局绿化管理处,安徽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肥佳洲生态园林公司等14个具有三级以上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获取了一系列基础材料。 三、加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力度。目前园林技术专业已经建立了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并签订了共建协议。 四、加强了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师培训力度。合理安排教师的授课任务,已经有3名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生产实践。外派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外出考察,以提高该专业教师整体素质。 五、制订了教学改革方案。对原来的园林技术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分为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
六、后期建设方案及措施
一、建立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按照打造培养“双师”和“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聘请来自企业或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园林技术专业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使本教学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 二、构建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群需要的模块课程体系。 每年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和毕业生跟踪反馈调查,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实施项目教学,做到教学内容与岗位职能对接,教学项目与生产任务对接,教学环节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效果与就业质量对接。 三、建立以“实训-技术服务-就业”一体化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实训-技术服务-就业”一体化为特色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形成“集教学、技术服务、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