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 防止上当
同学们,近期社会上诈骗犯罪呈上升势头,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和技俩不断翻新,为了使我院师生识破犯罪分子的诈骗技俩,避免师生上当受骗、避免师生钱财损失,学院保卫处收集整理了社会上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技俩,希望师生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提高警惕,擦亮双眼,防止上当受骗。
一、拨打电话类;
1、 冒充法院下传票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会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有一张传票,内容是受害人在外地有一张信用卡高额透支被银行告上了法院。受害人否认有上述情况后,犯罪分子会建议受害人报警。随后就有犯罪分子冒充警察,声称受害人除了恶意透支外,可能还涉嫌洗钱、贩毒、帐户大额资金来源不明等,要冻结受害人所有银行资金。为了保证受害人资金安全,请其将家中存款转入或存到所谓的安全帐户,实施诈骗。
2、 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你电话,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你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ATM机转账退还税款。当你到ATM机时犯罪分子称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他电话指示操作,乘机划走你的钱款。
3、“猜猜我是谁”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让受害人误以为是其亲朋好友,并将该陌生电话存入手机通讯录,骗取信任后,犯罪分子再次打电话以车祸、嫖娼被处理为借口,向受害人借钱骗钱。
4、招工诈骗
内容多以饭店、酒店等大型酒店招收男女公关、保安为名,以高月薪吸引受害人,当你打电话报名时,犯罪分子会告知受害人到某一地点进行面试,以面试通过但必须交纳押金、办理健康证等名目,骗取受害人通过银行帐户汇款。
5、冒充领导诈骗
犯罪分子获知你身份后,会冒充某领导(你不一定熟悉的领导)谎称在某地出差生病、遭遇车祸、上级领导孩子结婚需要礼金、出国费用不好支出等急需用钱理由,让你马上打一定数量的钱款到其指定的帐户上救急,事后归还。如果你汇款,你就被骗了。
6、虚构绑架诈骗
你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你的亲人(多数是孩子)被人绑架,并有一名犯罪分子在边上假冒受害人的亲人大声呼救,要求你速汇赎金。对方会给你提供一个帐户,并且不让你挂电话,不给你核实情况的时间,要求你立即打款,否则……。如果你信以为真,把钱打到帐户上,你就上当了。
7、虚构“紧急情况”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会冒充医院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工人员等打电话谎称你的亲属,如在异地上学的孩子,遭遇车祸、突发疾病“紧急情况”,要求您紧急汇款,你一旦汇款,就上当受骗了。
二、利用网络类
1、 盗用QQ借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手段,盗用某人QQ后,分别给其QQ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行诈骗。有的甚至在事先就有意和QQ使用人进行视频聊天,获取了使用人的视频信息,在实施诈骗时有意播放事先录制的使用人视频,以获取信任。
2、 网络中奖诈骗
受害人上网时会显示QQ中奖或网络游戏中奖,要取得奖金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受骗受害人汇款。
3、 网络荐股、帮忙购买股票诈骗
犯罪分子以帮助选股票付酬劳、收益分成或帮受害人购买股票为由骗取受害人汇款
4、 互联网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在网上设立虚假的购物商店,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受害人与其联系后,犯罪分子便会以先交费再发货或者交纳押金、协调费等为由诈骗受害人汇款。
三、手机短信类
1、购物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发布超低价出售车辆、手机、电脑等信息,先诈骗货款,再以货物为走私物品被扣等原因,要求补“关税”、“手续费”、“运费”等为借口实施诈骗。
2、货款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货款信息。当受害人联系诈骗犯罪分子时,犯罪分子要求其向指定帐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好处费”等,以诈骗钱财或索要受害人银行帐户,再层层设套,窃取受害人银行帐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3、 中奖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大量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QQ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
4、 银行卡消费、银行转账短信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会给你发送一个银行卡消费、转账或透支等内容短信,当你电话“咨询”时,几名犯罪分子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警察”、“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只要确定你卡上有资金,他们并会忠告你把钱转到“安全帐户”内,骗走你的钱款。
5、 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大量群发“我的银行卡消磁了,请把款转至我同事的帐户,帐号……”等类似信息,恰巧你要汇款时,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6、 发布销售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监听手机软件、复制SIM卡软件等信息实施诈骗
其他还有电话充值、冒充黑社会、购买二手车、刮刮卡、代练游戏等诈骗。
鉴于犯罪分子诈骗手段狡猾、花样繁多,为保障你的权益不受侵害,我们建议你:第一,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帐户资料等信息;第二,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第三,不要接听显示不正常号码的陌生电话;第四,不要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不要回拨打过来刚接通就挂断的陌生电话;第五,不要给陌生人转账、汇款,不要按照别人的提示操作ATM机;第六,如果接到可疑信息,应该采取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的方法处理,以避免财物损失,并及时向110报警台举报。或者向12321不良信息举报平台进行举报。第七,建议同学们经常看看电视新闻报道,有助于识破诈骗技俩。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宣
文章录入:保卫处 责任编辑: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