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范性文件 >> 正文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5-07-0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课程育人质量,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三、建设举措

(一)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

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教育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例如,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置相关专题,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例如,在专业课程中结合行业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例如,在艺术学类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传承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4.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5.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运用“中国好人”宣讲、企业家进校园、先进劳模进校园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例如,在林学类专业课程中,邀请林业领域的先进模范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

6.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课堂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激励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事业发展中。

(二)规范课程设置,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

1.公共基础课程。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价值观等融入教学,以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案例研讨、实践体验等,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与思政课程协同,共育时代新人。

2.专业教育课程。立足专业特色,深挖课程中蕴含的职业精神、行业伦理等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融合,通过项目教学、实地调研等,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3.实践类课程。紧密结合实践场景,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思政要素融入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借助真实项目、企业合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实现知行合一,提升育人成效。

(三)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林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林兴林为己任,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林爱林创新人才。

2.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4.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四、重点任务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1.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向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骨干、青年教师等不同群体,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讲座,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开展优秀教师宣传,强化教师法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负责部门:教务处、组织人事处]

2.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各系(部)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每月召开集体备课活动,如研讨交流、课程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究等活动。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负责部门:各系(部)]

3.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技能上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尽快使青年教师成才,积极投入课程思政建设中。

[负责部门:教务处、组织人事处]

(二)实施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

在新生入学教育、日常教育中始终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然融入对新中国奋斗历程、伟大成就的讲解,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爱国主义情怀。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优质案例,全面夯实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覆盖度、支撑度,系统构建专业育人建设体系,分类打造林学类、艺术类、工学类、经管类以及基础课等育人示范专业。

[负责部门:教务处、各系(部)]

  1. 实施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1.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修订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增加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评估、人才培养的重要观测点,体现到学生学习评价中。

    2.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奋斗精神为目的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筑牢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化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科学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强化问题意识、学科伦理培养和科学精神训练。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当好学生价值塑造的引路人,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加强课堂管理,将知识传授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努力打造有知识深度、有情感温度、有价值力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堂。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安林大讲堂”系列活动,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千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等实践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5.丰富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时事政治、国计民生、舆论热点、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等贴近生活、贴切学生的特点,及时更新、建设专业与思政有机融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育人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落实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6.优化学业评价方式。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精心设计学业评价,融合知识考核、能力检测与价值评判。在期末考核、作业、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融入思政要素,兼顾非智力因素考察,将思想性、价值性评价纳入其中。同时强化考风考纪建设,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诚信为人。

    7.加强教案课件检查督查。将课程思政作为教案、课件检查的重要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专项竞赛,通过竞赛交流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挖掘提炼育人元素的意识和能力。

    [负责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督导办、各系(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质量管理与督导办公室、各系(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每学期召开一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协调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问题。在思政教学部设课程思政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整合资源,推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序、高效开展。

    )师资保障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活动,提升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内容的能力。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三)经费保障学院在教研室活动经费中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经费,教研室活动经费中不低于20%用于支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示范课程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等。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林高兴、钱滕

副组长:琚昊然、殷勇、江大洪

成 员: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生处、团委、质量管理与督导办公室、各系(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