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海瑞的清官人生
○ 邵建平 姚 丽 张树忠
空闲之余,翻阅《另一面:历史人物的另类传记》一书,细读有关海瑞的人生后,感叹其为人为官等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国开,号刚峰,海南琼山人,回族。其家为海南望族,举人出身,从小在母亲的教诲和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正人君子;性格耿介、顽强、偏执。海瑞从政较晚,40多岁才开始从县衙的教谕、知县做起,年近半百才熬成七品,后官至巡抚和吏部右侍郎。海瑞的升迁,纯属另类,他独具风格,没有按照当时的“潜规则”行事,他反“常例”的做法,虽然当时不被理解,甚至被人孤立,但他不为所动,坚持不搞土政策乱收费和收刮百姓,靠每月五两银子的俸禄和自己官署后院的空地开荒种植蔬菜,养活一大家子,一年吃不上几回肉,生活极为清贫;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为民办事、公正处事,不唯上、守国规、敢直言,以与众不同的为官之道,升任为朝廷大员。
海瑞的清官之路始终与官场中的一些“常例”做法格格不入,物质上要吃苦,精神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海瑞每办一件事都要严守国家规定,因而障碍重重,举步维艰。不仅要面对同僚的讥笑、排挤、不合作,乡绅们的抵制、咒骂、上访甚至死亡威胁,而且要面对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抱怨。海瑞却把这种常人难于承受和忍耐的煎熬,当成一种人生考验和意志磨练,从不追名逐利,从不计较得失,用自己为官的正直和清廉,演绎了一位古代清官的形象。
海瑞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常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愿望,直言不讳,希望众多为官者像他一样。他敢于上疏,恳请皇帝管一管,治理治理国家,写出了那道使他留名千载的《直言天下的第一事疏》。就是这道疏,使皇帝难堪,自己因此被关进了大牢,险些丢掉了性命,但是海瑞无怨无悔,他的上疏不是为了泄愤和沽名,而是体现了自己的忠心和真诚,对皇帝的建言激烈,表明对皇帝爱得深沉,希望天下大治,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海瑞这种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成为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亮点,一面旗帜,一种象征。
清官海瑞性情刚正,不畏权势,敢于硬碰硬,在担任位高权重的应天巡抚时,发布公告,勒令江南富户退回贫民投献的田地,以使流民有生息之所。这是为民的举措,深受百姓的拥护,可是江南富豪们却有抵触,但海瑞不惧权势,坚持退田程序和实施退田方案。然而因朝廷政治斗争的原因,这场运动悄然终止,海瑞被取消了巡抚衔,调任他岗。尽管海瑞迷茫、愤怒,提笔给皇帝写了辞职信,并痛快淋漓地责骂了全朝大臣,却无可奈何地挂冠而去,回到老家海南。作为清官海瑞,政治不是他的理想,做官不是他的追求,他的抱负就是要为国家实实在在地做事。
在古代的官员中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实不多见,他的清贫是有名的,死后身无分文;他的正直敢言、敢做,是有目共睹的。清官海瑞的出现,对古代的官场是一种冲击,他在官场上被视为异端和魔鬼,但在民间,却被奉为“神”,称之为“海青天”,成为老百姓希望的寄托。在老百姓心中,海青天就是善恶的最终裁判者,是传奇式的大英雄,是正义的化身。
海瑞的一生清贫而无私,正直而善良,直言而真诚,单纯而透明,入污泥而不染。他的一生除了轰轰烈烈的壮举外,更多的是平凡而超现实的做事。他对自己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对国家和百姓的忠诚,对名利的淡泊和事业的奉献,以及与众不同和仗义执言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和超强的忍耐力,清廉崇高的品质,顽强拼搏和勇于献身精神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启示,我们除了学习他的清官人生外,还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启迪我们走好漫长的人生道路